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引导青少年学习党史,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的重要途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在加强青少年思想素质教育方面始终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青少年的思政课教育,不仅是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更是建党百年在全社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坚定信仰信念的内在要求。对于思政课教育工作者来说,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关键是要正确把握“知识与价值、内容与形式、理论与实践”三个重要关系。
要正确把握“知识与价值”的关系。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知识性与价值性是人文学科固有的双重属性,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并集中统一于教育教学的全部过程。其中,知识是价值的载体,通过系统的党史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党的发展历程、正确评价党的重大历史事件;价值是知识的反映,思政课的价值在于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颗纽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的教学实践中,既要看到党史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教育资源,又要看到思政课教育中所特有的育人功能,把学党史、悟原理和促思想、明大志融会贯通,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科学运用党史中的红色资源来激发、感染学生的思想,化抽象的知识为鲜活的事例,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信仰,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跟党走、听党话,在润物无声中增强学生的“四个意识”与“四个自信”,在知识与价值的统一中实现教育的最佳效果。
要正确把握“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内容与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范畴,其中,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教学形式应当服从于教学内容并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适合的教学形式不仅可以有效地展现出教学内容的最大功效,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当代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他们思维活跃,对新兴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但认知水平、知识结构还不成熟。因此,思政课教师要从青年学生的自身特点入手,广泛探索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根据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学校类型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积极挖掘党史资源中生动鲜活的事例,善于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信息化工具,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党史学习教育中来,用充实的内容吸引人,以生动的形式感染人,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各个方面,切实增强党史教学的针对性、吸引力和亲和力。
要正确把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我们党历来就重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作方法。早在《实践论》中毛泽东同志就曾指出,“理论若不和革命实践联系起来,就会变成无对象的理论,同样,实践若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导,就会变成盲目的实践。”科学的党史理论固然重要,然而若仅局限于理论的学习,那么再正确的理论最终也只能变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丝毫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党史学习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明理,更要力行。学懂是前提,弄通是关键,做实才是根本。同样,在将党史融入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理论上的“知”,更重要的是要现实上的“行”。要鼓励学生结合党的基本理论和新的历史特点作用于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党史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社会调研、专题培训、特色党课等活动,加深学生对世情、党情、国情的了解,用现实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勇于奉献和敢于担当的精神,引导学生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把科学的党史理论转化为做人之纲、成长之魂、立身之本。
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讲话精神的内在要求,必须正确把握“知识与价值、内容与形式、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切实增强青少年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引导他们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以昂扬姿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努力奋斗。
(作者系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