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幸福·责任·自信

作者:郭记中 时间:2020-12-29 点击数:

人民·幸福·责任·自信

——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层解读

郭记中

(南华工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7

摘 要人民主体性是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人民的幸福是党一切工作的落脚点,而实现人民的幸福则成为党的历史责任,更成为自己工作的着力点,党自信能够肩负起实现人民幸福生活这一历史使命。出发点——落脚点——着力点,演绎出十八大报告的新亮点:党的自信。因此,人民、幸福、责任、自信,既是十八大报告的关键词,更是贯穿十八大的一条主线。

关键词十八大 人民 幸福 责任 自信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已于2012 11月胜利召开了,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就成为现阶段全党首要的政治任务。目前,从中央到地方,许多专家对十八大精神都有不少精辟的解读,总结了十八的许多亮点。然而,十八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多的亮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为什么会带给我们一种内在的力量?我们又为什么会在新一届领导平实的语言和作风中感受到一种自然亲切和激情呢?先贤有子曾说:君子务本,本立道生。同理,道生而术成,术成而万事皆顺。所以,笔者认为:十八大所表现出的所有亮点,皆是确立之后的的具体体现。因而,从的角度解读十八大精神更应该成为所有理论工作者的职责。十八大精神的就是贯穿十八大始终的红线和灵魂,这条红线和灵魂就是:人民幸福责任自信。

一、人民主体性是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党的十八大期间,人民这一概念的使用频率极高。十八大报告共有145 处出现人民,其中,与中国我国各国各族民主等概念一起使用的有30 处,通篇两万九千多字的报告,与人民密切相关的“人民”概念的使用有115 处。

被外媒誉为习近平总书记施政演说的不到两千字的新一届政治局常委与中外媒体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现23 次,除去与上述一样的地方,直接与人民高度关联的达17 处。高频率的使用本身,其实已经突显了“人民”主体性,具体讲, 人民主体性的突显,在党的十八大中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特别强调: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与中外媒体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二)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十八大报告在谈到政治体制改革时,特别指出: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改革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

同时强调,政治文明建设,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如此集中论述人民权力的关系问题,成为十八大突显人民主体性的重要体现。

(三)顺应人民的愿望是党工作的出发点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全党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强调: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四)突出人民主体性标志着共产党人实现了新的文化自觉

十八大报告开篇就讲:经过九十多年艰苦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我们对党和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倍加自豪,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对党肩负的历史责任倍加清醒。

在面向未来的4 更加自觉中,胡锦涛同志强调: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在八个必须坚持中,第一个必须坚持的标题就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并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报告第五部分还特别强调了工人阶级的主体地位。

“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广泛协商”、“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等等表述,特别是“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表述;都从根本上消解了不短时期以来国家主体对某些理论表述的疑惑。报告第七部分强调的“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增加低收入收入”等内容,“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护劳动所得”、“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福利制度,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等内容,不仅是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民生基本问题,更是体现人民主体性的政治问题,上述方面也必将成为各级工会工作的着力点。

强调人民主体性,是我们党继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形成毛泽东思想;重新恢复和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形成邓小平理论;进一步发展完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后,又一次新的文化自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人民一词使用频率如此之高,集中折射的是中国共产党坚定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更凸现出人民才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本、力量之本。

二、人民生活的幸福美好是党一切工作的落脚点

幸福一词在十八大报告中一共使用了4 次,福祉一词使用了3 次,美好一词3 次,习近平总书记与中外媒体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使用了2 次,李克强同志在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使用了1 次。特别是福祉一词的使用,意味更加深长。

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没有自己特殊私利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体性的出发点和实现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落脚点,自然就是自己各项工作的,有了这个,为人民服务的自然而然就会就位。可以说,就十八大报告而言,从第四部分开始,到第十一部分,都是涉及实现人民幸福的层面的内容。

本来,幸福主要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到底什么是幸福,没有统一客观的答案。所以学界通常使用主观幸福感的概念,因为它是心理层面的理念。

从道的层面说,改革开放到十八大之前,我们党更强调为人民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比如从温饱到小康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尽管这次也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敢于从心理层面来设计自己的奋斗目标,敢于提出美丽中国、幸福人民这样的概念,本身就是认识的一种升华和跨越。

十八大提供给我们衡量幸福的主要指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五位一体”:“幸福”蓝图更宏伟

十八大报告强调,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应着全国老百姓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大权益。这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从认识到实践都达到新的水平。特别是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党将在团结带领人民实现当代人利益的同时,给未来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子孙留下更多良田,是中国真正成为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也是五位一体,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这五位一体是我们对未来幸福美好的生活更憧憬、更期待、更向往,也更坚定。其实,今天重温邓小平同志过去的教诲可能更有意义: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在中国,只要党把自身建设搞好了,人民的幸福就有保证。

(二)八个“必须坚持”:“幸福”内涵更丰富

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不难发现,上述每一条都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长远指导性,人民的幸福愿望、幸福寄托,与每一条都紧密相连,可以说,这八条使我们对幸福内涵的理解更加全面了,换句话说,我们讲的幸福是人民的大幸福,而不完全是个人或单个家庭的小幸福。这种对幸福的追求,作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信念,必将极大地激发全党全国人民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决心。

(三)两个目标:“幸福”理想更客观

一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最早是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此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以及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都作了重申。

党的十八大之所以再次重申这两个百年目标,是为了强调:此时此刻,我们正处于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实现的重要时刻。民族复兴与人民幸福有什么关系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携新一届政治局常委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时指出的,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可以说,没有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个人任何幸福都缺乏客观基础,因此,这两个百年目标的实现必将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复兴史上的两座里程碑。

(四)五大进展:“幸福”质量更可靠

建成小康社会主要标志,集中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即到2020 年,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建设建成,一字之变,质的飞跃;这一飞跃,不仅为我们扎扎实实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阶段性目标,而且,更重要的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质量的小康社会,也清晰地呈现在了人民面前。可以说,现在人们对幸福的追求,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当然物质是基础,但人们对环境的要求、对氛围的考虑、对精神的满足,特别是随着人们公民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政治权力的自主,也将成为衡量人们主观上幸福与否的重要指数。

(五)两个翻番和两个同步:“幸福”标准更具体

十八大报告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 年翻一番。 同时提出了两个同步: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充分体现了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路。

改革开放30 多年,成就举世瞩目。但是,为什么人们被改革被幸福感觉却愈发强烈?关键就在于人民共享改革成果的目标没有完全到位。只有两个翻番两个同步都能实现,百姓的衣食住行用水平才能真正全面提高,社会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才能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才能明显提高,教育现代化也才能基本实现。同时,到那时,城乡就业将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将会缩小,中等收入群体将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将大幅减少,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将加快,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将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作为一般中国人生活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幸福感必将普遍增强!

(六)三个公平:“幸福”根基更牢固

报告强调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人民,提出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李克强强调:要善于在利益增量上做文章,在利益预期上作调整,同时稳妥推进存量利益的优化,调整改变预期利益,更加注重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使所有人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应有利益。

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的重要体现。只有真正的公平,才有实际的共享。可以讲,三个公平的提出,让我们对未来美好幸福生活更期待,因为,三个公平基础上的幸福,才是根基牢固的幸福,三个公平的实现,也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我们被幸福

(七)24 字核心价值观新概括:“幸福”社会更美好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针对不同的人,同样的条件不一定会有同样的幸福感。实际上,幸福的内涵和外延是极不确定的,换句话说,人们对幸福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幸福也会随着人们的追求在内涵和外延上而变得越来越立体。因此,衡量幸福的综合指数自然就会涉及到国家、社会层面。新概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把自由公正等概念纳入其中,表明我们对人类优秀文化包括优秀政治文化都能兼容,这也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共产党人的自信。我们相信,这样的社会一定是幸福美好的社会。

(八)“五有”实现:“幸福”生活更无忧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实际上,当代中国社会的许多焦虑大都与上述五个方面有关。人们的焦虑表面上看是对社会不公造成的不和谐所表露出的一种心态反映,实际上,人们主要的焦虑是对未来发展不确定的一种迷茫表现,对自己的未来没有确定感,人们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将缺乏信心,而没有信心的人组成的社会其后果显然是可怕的。对此,我们不能责怪普通百姓,而只能从社会源头上找原因:高昂的入托费、择校费;大多数底端劳动者依靠体力劳动获取的微薄收入难以支撑高额的社会支出;天价医药费、手术费不时见诸报端,特别是广大农民和绝大多数缺乏实质医疗保障的工薪阶层,大病等死、小病扛着,成为不少公民的基本心态;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的差距、公务退休人员与普通工薪退休人员之间的差距,使多数人担心自己的老年生活,特别是双独家庭,这种担心更为强烈;高居不下的房价,使普通百姓很难看到光明的未来。

无疑,五有的实现,可以从源头化解人们的忧虑,让人们真切地享受无忧的幸福生活,自然,这样的幸福生活大多数人民都十分期待。

三、实现人民生活的幸福美好是党的重大历史责任

十八大报告中责任一词共使用了13 次;习近平总书记和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与中外媒体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使用了10 次;李克强同志的讲话使用了3 次。

十八大报告以及习总书记、李克强同志的相关讲话,更多地是把党的历史责任与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实现联系在了一起。

十八大报告在开篇部分就特别强调:我们对党和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倍加自豪,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对党肩负的历史责任倍加清醒。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闭幕时指出,我们作为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一定要牢记自己所肩负的神圣职责,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切实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定要密切同广大党员和群众的联系,正确行使代表权利;一定要自觉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不辜负广大党员的信任和重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一)对民族的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对民族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李克强在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也强调,中华民族这一百多年来历经磨难,现在离民族复兴只有几步之遥,我们身上责任重大,必须往前走,必须勇于试,这是我们的责任所系。不干可能不犯错误,但要承担历史责任。

(二)对人民的责任

习总书记平实的语言,却让我们感受到了党对人民肩负的沉甸甸的责任: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01211 26 日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前,李克强在回应一些民间组织代表对前几天艾滋病患者就医被拒报道时说,以人民利益至上、以人民健康为重,这是政府应尽的责任。

(三)对党的责任

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习总书记指出: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的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习近平指出:回首过去,我们全党的同志要牢记,落后就会挨打,发展才能自强。我们审视现在,全党同志都要牢记,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是多么的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那么我们展望未来呢,全党的同志也必须牢记,把蓝图变成现实,我们还将走很长的路,我

们必须为之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四)对世界的责任

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

坚持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事实证明,尽管今天我们所遵循的和平外交政策还没有被所有国家所认同,甚至周边一些国家抱着各种心态质疑我们的对外政策,别有用心的国家还在不时制造中国威胁论,但中国的外交底线也越来越被多数国家所理解。因为,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国始终坚持与世界各国人民和平共处的信念不动摇;主持正义、反对霸权、维护和平的信念不动摇;互利合作、追求共赢、共同发展的信念不动摇;勇于担当、扶危济困、推己及人的信念不动摇;敞开胸怀、搁置争议、大国风范的信念不动摇;坚持原则、策略灵活、追求共识的信念不动摇;等等等等,为我们赢得了越来越大的国际空间舞台。

如此集中突出地强调对民族、对人民、对党和对世界的责任,在党的历史上是罕见的。面对超过8000 万党员的大党,面对13 亿人民的期待,面对世界的瞩目,更面对党内确实存在的各种严峻问题和普通百姓对党和党员干部所寄予的期望,新一届领导集体是十分清醒的。显然,只有意识到责任,才有可能肩负责任;只有明确自己的责任,才会主动担当责任;也只有自觉地担当责任的人、组织和国家,才能获得本国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才能获得世界人民的认可与赞誉。因此,责任成为十八大报告的关键词和新一届领导集体的代名词也就顺理成章了。

四、党自信能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

(一)道路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理论体系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三)制度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实事求是地讲,上述三个自信,都可以从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发展脉络中找到答案: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的经济实力仍然排在世界前列,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一败涂地?根本在于中国的发展道路已经不适应时代潮流了,中国的农耕基础上的发展思想已经被工业化大生产的思维淘汰了,中国的封建、保守、自闭的制度已经跟不上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步伐了。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仁人志士为了民族自强也做过各种探求:从道路层面说,封闭自首的封建道路显然是死路一条,洋务运动、维新变法都以失败告终;从思想层面说,当时世界各种思想都曾集聚中国: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等不一而足,结果,只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花结果了,只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引发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从制度层面讲,君主立宪制度、资本主义制度、重回皇帝登基的老路都没能救中国于水火。中国人民最终的选择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因此,201211 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时特别强调,回首过去,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审视现在,全党同志必须牢记,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展望未来,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要把蓝图变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付出长期

艰苦的努力。

(四)公民和社会自信

十八大报告强调,培育公民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遭受了重大打击:东亚病夫成了中国的代名词,曾经的汉唐盛世打造出的泱泱大国的自信心态,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击得荡然无存:几个端着三八大杆的日本鬼子,居然能够驱使成百上千的中国人去屠场。可见,没有自信的民族是一盘散沙样的民族。

中国人民重拾自信,源自毛泽东。毛泽东的一句: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展现出近代以来久受压抑的整个中华民族固有的豪迈和自信。就是靠着这种自信,百废待兴的中国才能够与世界头号强国在朝鲜半岛打成平手,正是这种自信,也使当年的苏联、印度不敢再嚣张。

邓小平的自信同样激励了一代人。香港回归谈判时,面对咄咄逼人、霸气十足的英国铁娘子,邓小平用自信给予了坚决回击:主权问题没得谈,英国如果就香港回归中国问题没有诚意,那我们就要考虑收回香港的时间和方式了;不相信香港的中国人能够治理好香港,那是老殖民者的心态。更有传言,菲律宾有关人员对我国固有领土东沙群岛提出无理要求,依据居然是这些岛屿从地理位置上讲离菲律宾很近,小平同志不紧不慢地讲,从地理位置上讲,菲律宾离中国也很近。邓小平的自信回答使对方哑口无言。

习近平总书记同样让我们感受到了自信:打铁还需自身硬;物必先腐而后虫生;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习近平总书记与其他政治局常委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时的讲话,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新一届领导的高度自信:我们现在比历史的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我们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有信心,都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坚信: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我坚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之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会实现。我更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会实现。这种自信,让我们内心充满力量。

(五)文化自信

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了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的基础。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之所以倍受欺辱,实际上与我们自己对自己民族文化缺乏自信有着极大关系,五千年的文明在面对几百年历史的强盗文化时,突然失去了自信,其实这正是民族文化长期以来自我中心主义的悲哀所在,中华民族文化尽管是包容的,但这种包容缺乏主动性,一旦面对攻击性文化,我们的包容就会变成懦弱,再加上近代以来一代知识分子不遗余力的倡导西化,中华文化似乎更缺乏自信了。

习总书记强调: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民族过去能为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明天更会为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有了自信,才有底气。因此,十八大报告特别指出,我们能够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总而言之:综观十八大会议,人民、幸福、责任、自信四个关键词是贯穿十八大的红线,是十八大报告的魂灵。报告突显了人民主体性是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人民的幸福是党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实现人民的幸福是党一切工作的着力点,更演绎出报告的新亮点——中国共产党的自信。

因此,十八大报告所体现的丰富精神可以集中体现在一句话中,即:实现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美好生活,是共产党的历史责任,党自信能完成这一使命。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习近平和新一届常委在中外媒体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DB/OL].http://politics.gmw.cn/2012-11/15/content_5686619.htm.

[3]习近平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时的讲话[D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2-11/29 /c_124024758.htm.

[4]李克强在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DB/OL].http://www.gov.cn/ldhd/2012-11/22/content_2273676.htm.



作者简介:郭记中(1961),男,河北藁城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