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工作要点

作者:chendelin 时间:2018-03-01 点击数:

2018年党委工作要点

2018年,学校党委工作总体思路是: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确保学校党委对学校一切工作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打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全面狠抓作风建设,以优良党风带动政风教风学风;全面弘扬主流价值观,倡导正能量。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提升党建工作质量,有力推动学校各项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一、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全局,凝聚发展共识

1.切实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做好“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建设,定期定时定质定量保证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认真学习,带头宣传贯彻,把全校党员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南华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2.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教育活动。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结合学校实际,完成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层干部轮训工作,实现全覆盖;创新教育形式,开展重温入党誓词,重走红军圣地,追寻革命足迹,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党员本色专题教育活动;组织党员赴革命圣地,重温井冈山精神、红船精神。

3.加强和改进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通过创新学习形式,丰富学习内容,规范学习管理,切实提高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的针对性与实效性,通过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学、带头做,全面提升学校党委坚持方向、民主办学、驾驭全局、推动发展的能力。全年党委中心组学习不少于5次。

二、深入推进南华党建“428”工程,全面提升学校党建工作质量

4.全面开展南华党建“428”工程。对照高校党建现场核查4大一级指标体系、28项二级指标体系,全面整改,全面对标建设,全面补齐短板,开展南华基层党建质量年工程;设立党建专项经费,实行学校党委党建工作月会制度,党委专题研究党建工作每学期不少于一次,党委委员每学期到所联系支部参与党组织活动每学期不少于一次。

5.做优做实“书记项目”。立项2018年校、院两级“书记项目”,重点打造二级书记项目,形成一院一品牌、一部门一特色生动活泼党建工作局面,做好“书记项目”科学立项与实施监督,以“书记项目”为抓手,打造基层党建特色品牌。

6.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党建责任书签署,落实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实施办法,健全和细化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量化考核指标体系,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基层党组织书记为党建第一责任,其他党员领导干部落实“一岗双责”的工作要求。

7.加强党建制度建设。制定《银河线路检测中心基层党支部工作标准》,以创建“五星级党支部”(班子建设星级标准、党员队伍星级标准、工作机制星级标准、发展业绩星级标准、群众满意星级标准)为契机,坚持落实理论学习、“三会一课”、党性分析评议、党员活动日等制度;积极推行组织建设“台账式”管理,加强党建工作与党建理论研究。

8.强化党员培养与管理。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2014),规范党员发展程序,确保新党员质量。在发展学生党员同时,加大在中青年教师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工作力度。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使每个师生党员都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通过表彰先进,进一步强化“标杆”意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巩固党员组织关系排查成果,及时做好党员组织关系接转,杜绝“口袋党员”“失联党员”和“隐形党员”现象的出现。进一步规范党费收缴、管理与使用。

9.加强党校建设。做好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和能力培训,把党性教育作为党校教学的主要内容,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宗旨教育,深入开展党史国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深入开展道德品行教育、法治思维教育、反复倡廉教育,探索“互联网+”新兴教学形式,做到党支部书记培训全覆盖。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培训,完善“入党申请人员—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的初、中、高三级培训机制。进一步改革分党校和学院党课,优化课程设计和师资队伍建设。

10.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软弱涣散党支部整治专项工作,加强党建力量,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成立组织宣传部,逐步有序配齐二级部门党建组织员。

三、从严选好用好管好干部,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11.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打造“务实、开拓、团结、廉洁”的党政班子,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抓实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强化党委的责任主体,班子成员带头履行“一岗双责”。贯彻落实《广东省关于从严管理高等学校领导干部的若干意见》,切实增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

12.严格干部选拔任用。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和省委组织部《关于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纪实制度的实施意见(试行)》,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流程,切实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防止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13.建立健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全面实施干部年终公开述职制度。建立学校干部考核评价实施办法和任职目标责任管理工作方案,综合运用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

14.加强干部挂职交流、日常管理监督。完善并深入实施干部挂职制度,加大工会高等教育联盟内部干部挂职交流力度;探索储备干部的选拔及培养,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探索在人财物等重点岗位一把手的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逐步向所有部门负责人延伸;加强党员干部在企业(团体)兼职、因私出国(境)、请假报告制度等日常管理监督。

四、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守好意识形态责任田

15.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推进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抓好大学生形势政策学习和分析,充分发挥思政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阵地地位,每学期召开一次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题会议,创新书记、校长开学第一堂思政课形式。

16.切实增强意识形态。坚持和加强党委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主导权,全方位筑牢南华意识形态安全“护城河”“防火墙”。严格按照《银河线路检测中心落实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方案》,加强对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读书会、学术沙龙等的审批管理,加强舆论监督、学生社团管理等重点领域的重点工作,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设,拓展信息渠道,及时掌握信息,做好防范措施。

17.坚持把握立德树人政治方向,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大学生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建设,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将思想政治学习内容纳入主题班会、德育活动课、入党入团积极分子培训班,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坚定广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培育有影响力的党建工作品牌。同时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健全工作机构,配齐配强工作队伍,特别是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努力建设一支以辅导员、班主任队伍为基础、以思政教师和党团干部为骨干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18.完善对学生发展的支持、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学校奖助学工作体系,提高精准资助水平,修订学校学生资助相关管理规定,建立国家资助、省总资助、学生自助为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训,形成学校—学院—班级三级工作体系,促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19.强化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和引导。进一步完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与第一课堂育人体系有机结合,建立有效的测评体系,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修订学生手册,完善校规校纪,健全自律公约,营造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20.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注重校园文化的渗透与融合,充分发挥传统学生品牌活动的优势,推进校园文化活动做到“一院一品牌”,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营造充满活力、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大力开展“南粤工匠进校园”主题活动,积极申报并促成教育厅“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积极申请省工人艺术团送文艺下基层活动。

五、做好宣传工作,唱响学校品牌

21.加大品牌宣传。牢固树立宣传就是重要生产力的理念,加大对学校品牌的宣传力度。协调推进内宣和外宣工作,在主流媒体当中策划学校宣传活动,建立并深化与南方工报合作关系,以隆重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和建校25周年为契机,做好学校改革发展成果的正面宣传,启动“讲好南华故事”主题活动,讲好南华故事,传播南华正能量。

22.提升宣传实效。设立学校宣传专项经费,统筹二级学院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宣传工作,加强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完成校歌谱写工作,制作学校宣传短片,完善学校宣传手册,优化学校新网站内容及网上校史馆相关建设,坚持南华工作简报制度等加强学校品牌的公共宣传。

六、狠抓作风建设,狠抓落实

23.以优良党风促校风带教风正学风。巩固学校作风建设前期成果,继续坚持“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求实务实,以钉钉子的精神把作风建设不断推向深入,取得实效。

24.扎实抓好机关作风建设。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加大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监督,开展常态化行政效能检查评价工作。

25.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健全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进一步健全师德师风考评体系,落实“一票否决制”,筹备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把师德规范要求融入人才引进、课题申报、职称评聘、导师遴选等评聘和考核各环节。开展年度“优秀教师奖”“师德师风奖”等评比活动。

七、建设廉政南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26.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进一步加强纪委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基本制度建设。强化纪委主动约谈,狠抓廉政风险预警,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落实二级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制定二级单位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清单并签订责任书。

27.健全内控机制建设。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落实党员干部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的相关规定,切实加强对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领导干部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建立健全学校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利用纪律教育学习月,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向着理想信念高标准看齐,知敬畏、守底线,设立“书记信箱”,开展校内专项审计(试点)工作,落实“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的实施办法。

28.落实党内监督问责制度。认真执行《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问责,进一步落实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党内情况通报制度、重大事项通报制度、党务公开等制度组成的党内监督机制。

八、做好群团统战工作,促学校和谐稳定发展

29.发挥工会作用,提高教职工主体意识。指导工会切实为教职工谋利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在工作上、生活上切切实实为教职工办好事、办实事,如支持工会开展一系列有利于教职工身心健康的体育和文体活动,提升职工身体素质。筹备召开2018年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做好第四届工会和教代会的换届工作。进一步改进教代会工作,加强民主监督管理,充分听取教职工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凝心聚力,提高教职工主体意识,促进学校发展。不断创新工会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调动广大教职工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献力献策。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抓好“送温暖”工程,构建温暖和谐的“南华职工大家庭”。

30.优化党建带团建机制,增强团学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将团的建设纳入学校党的建设总体格局,推行团建与党建同规划、同部署。大力支持团学组织实施《银河线路检测中心共青团改革方案》和《银河线路检测中心学生会改革方案》。深入指导团组织开展“四进四信”“与信仰对话”“主题团日”“我的中国梦”“青年马克思培养工程”等思想引领品牌活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校园创建、爱国主义、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增进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继续发挥团组织在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竞赛等第二课堂活动中的作用,提升青年学生的职业素质;着力推动团学组织深化以青年学生为中心的改革,让青年学生成为团学工作和活动的主角。

31.进一步加强关工委建设。充分保护和调动老同志的积极性,发挥好关心工作下一代委员会和退休老同志作用,让他们多参与学校力所能及的工作,继续发挥余热、多做贡献。

32.积极做好统战工作。加强对统战工作的领导,坚持和完善统战工作制度,增强党内党外的沟通协调,加强党外人士的思想引导,认真落实党外人士情况通报和联系制度。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发挥好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建言献策、民主监督、参与学校发展的作用。

33.努力创建平安校园。组织开展校园安全隐患联合大排查,重点加强在建工程消防安全检查,全面排除安全隐患,全力整治安全问题;强化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师生安全风险防范意识,重点加强“校园贷”风险防范专项教育;突出抓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严格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突出抓食品和公共安全卫生,严格传染病防控措施;加强师生心理危机干预;加强舆情收集,定期分析研判,掌握师生思想动态,及时处理倾向性、苗头性问题。

2018年行政工作要点

2018年学校行政工作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学校“十三五”规划、“创新强校工程”建设规划(2016-2020)、创新强校工程“533”提升计划(2017-2021),全面贯彻以师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激发教职员工创造力,持续释放发展动力与活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学校内涵建设,为实现“两个一流”“六个南华”继续努力奋斗。

一、以评促建,加强干校内涵建设

1.做好全国工会干部教育培训院校迎评工作。做好全总评估检查工作小组来校现场检查的各项工作,确保干校顺利通过评估,达到“好”的标准。

2.稳定培训规模,实施质量工程。稳定现有培训规模,狠抓干校内涵建设,进一步加大教学改革力度,进一步创新教学形式,丰富课程体验,不断提升学员满意度。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拓宽师资选聘渠道。加强干校师资队伍建设,定期对干校现有教师进行提升性培训,定期从校外专家学者、劳模(南粤工匠)、基层工会主席、工会干部中集中聘任兼职教授,打造一支适应干校动态教学需求,专兼结合、来源广泛、层次水平高、学科代表性强的一流师资队伍。

4.加强干校课程建设,提升站位、突出特色。进一步提升干校站位,突出干校政治性,在现有“点课制”基础上,加大“主旋律”课程比重;进一步加大优质课程体系建设,突出工会特色、广东特色和工会改革特色,做到有区分度、有差异化,形成广东干校鲜明课程特色;进一步加强培训课程的针对性、实操性、互动性。

5.加强干校教材建设。在现有自编教材基础上,出版2-3本特色鲜明、应用性强的干校精品教材。

二、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6.切实推进我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建立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履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保证第一主体的责任。建立与我校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五个层面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进一步完成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最终归依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的构建,将诊改融入学校各项工作并成为教学工作常态;聘请专家对学校诊断与改进工作进行评估;继续做好状态数据采集工作,为诊改工作提供最真实、最原始、最有效的数据平台支撑;高质量完成2018年度人才培养质量报告。

7.深入开展专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工作。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全专业诊断,以此为依据进一步构建与产业、行业对应的学校专业群,优化学校专业结构;建立健全专业发展、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发展变化相适应的联动机制;实行专业动态预警机制与退出机制,始终保持专业与市场、与行业需求的同步;建设并完善省级、校级品牌专业建设梯队,立项并建设1-2个省高职教育二类品牌专业,力争将我校现有省级重点专业提升为省级一类品牌建设专业;凝练特色,打造特色专业及专业群,强化学校办学特色。

8.开展以“就业能力”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改革和考核方式改革。围绕“教什么”“怎么教”,开展以就业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标准的制定、课堂教学教法的改革等;在校内有效推行学分制管理改革试点;探索分层分类教学、导师制和小班教学;申报中高职衔接招生培养改革试点专业;开展自主招生培养改革试点;探索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试点工作;开展教学教法大讨论;开展微课大赛,启动MOOC建设。

9.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推进产教融合。突破以往校企合作的简单模式,在专业设置与市场调研、课程开发与教材研制、课堂模式与教学方法、人才培养与学生就业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互动和融合;在1-2个条件较好的二级学院选择3-4个具备条件、校企合作成熟的专业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10.建立协同创新、协同育人机制。大力搭建职教集团、协同创新平台、协同育人平台、技术应用中心、工程中心等平台;以部分专业为试点,探索并建设1-2个校+校、校+企、校+社、校+政等多模式的协同育人试点;以订单式培养为最低目标,深入校企合作,纳入学校协同育人机制,规范并有效运行。

11.做好各级各类质量工程项目。认真做好校级和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学团队、专业教学资源库、教育教学成果奖、规划(精品)教材、实训基地、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等项目的培育、遴选和推荐申报等工作;争取立项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并培育1-2个校级专业教学资源库,立项并培育2-3个校级教育教学成果奖,立项至少1本省级规划教材、精品教材,立项至少1项省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立项2-3项省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12.打造浓郁的技能竞赛文化。深入实施学校专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以技能竞赛制度创新为起点,搭建各级各类竞赛平台并将其打造为品牌;在竞赛品牌基础上创建专业技能创新工作室或技能型、科技型社团;举行校园技能文化节、校园技能大赛周等系列活动。充分营造体现南华特色、专业特色的校园技能竞赛文化氛围。

13.改善教学条件,持续加大实验、实训室建设力度。分批改造现有课室,因地制宜改善教学条件;大力支持校级重点实训室建设,建设1个公共实训中心;充分发挥广东省总工会平台优势,打造1-2间“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探索创建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创新工作室联盟。

14.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全面启动创新创业示范校创建工作,引导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打造一流创新创业学院办公园区,打造一流众创空间。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创业普适教育、实践教育、实战孵化三大平台,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面向全体、融合专业、分类施教、多元评价。

15.开拓新类别招生。开展中高职三二分段人才联合培养模式招生;探索高本衔接人才联合培养模式招生、自主招生。

16.提升就业工作服务质量,实现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5%以上。落实就业工作专业化,推动就业专员体制;提升就业信息化水平,优化就业管理系统;推动就业指导教学与竞赛相融体制(就业指导课教师必须指导职业生涯大赛);实施就业工作评估体系;实施新的就业奖惩体制;推动毕业生暖心服务工作。

17.积极推动校企合作项目。尝试推动2至3个产教融合、具有时代性的新专业建设。

18.大力推进国际化合作办学。大力推进国际化合作办学,成为同类院校国际合作新标杆;推动“一带一路”合作办学项目;打造中韩办学精品项目;深化与台湾地区交流、合作;推动国际留学生业务。

三、扎实开展学生工作,打造八大育人体系

19.扎实推动实践育人。开设《军事理论》课,组织参军入伍,组织军事训练、晨跑、假期“三下乡”、社区服务、无偿献血、清明节祭奠革命烈士、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整合各类实践资源,强化项目管理,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拓展实践平台,完善支持机制,教育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实践能力、树立家国情怀。

20.深入推进文化育人。开展“我的中国梦”、“挑战杯”、十个区域创文强校工程、学生宿舍文化节、南华文化节、南华杯篮球赛、“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等教育活动,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校风学风,繁荣校园文化,培育大学精神,建设优美环境,滋养学生心灵,涵育学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

21.创新推动网络育人。大力推进网络教育,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拓展网络平台,丰富网络内容,净化网络空间,以“网络媒体展示节”为载体优化成果评价,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引导学生强化网络意识,树立网络思维,提升网络文明素养,创作网络文化产品,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守护好网络精神家园。

22.大力促进心理育人。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着力培育学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举办“5·25”心理健康节活动,应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开展心理普查排查,建立学校、院、系、班级预警防控体系。

23.切实强化管理育人。把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完善校规校纪,健全自律公约,加强法治教育,采取六项举措建设优良学风,推进博雅测评,开展评先评优,促进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强化科学管理对道德涵育的保障功能,大力营造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24.不断深化服务育人。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把握学生成长发展需要,积极帮助解决学生工作学习中的合理诉求,在关心人、帮助人、服务人中教育人、引导人。

25.全面推进资助育人。把“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结合起来,建立国家资助、工会资助、学校奖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实现无偿资助与有偿资助、显性资助与隐性资助的有机融合,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

26.积极优化组织育人。把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结合起来,强化学生组织的育人职能,增强工作活力、促进工作创新、扩大工作覆盖、提高辐射能力,发挥学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的联系服务、团结凝聚学生的桥梁纽带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各项工作和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以工会特色为引领,不断提升科研工作水平

27.加大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深入推进“劳动关系与工会理论研究院”科研平台建设,完善内部架构,加强资源保障,建立合理的建设与评价机制;打造市厅级一流人文社科重点基地;依托广东工人运动研究会,成立“广东省工会学研究会”;发布“广东省工会学年度研究课题”,编撰发布《广东省职工队伍建设蓝皮书》。

28.夯实劳动关系与工会学研究基础。深入推进“劳动关系与工会书报资料中心”建设,打造华南一流资料研究高地;深入推进劳动关系与工会理论研究院高水平内刊建设。

29.打造标志性科研成果。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理论政策及劳动关系研究,新增1-2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启动出版劳动关系与工会学系列丛书;定期向省领导呈送智库建议,争取获得重要批示;定期发送广东省劳动争议大数据报告。

30.明确校学术委员会功能定位,理顺学术委员会运作机制。进一步明确校学术委员会功能定位,理顺学术委员会运作,建立科学的学术评价机制。

31.提升博雅论坛社会影响力。全面提升博雅论坛讲者层次,广泛邀请大国工匠、劳动模范、职业教育名家、行业精英等进讲坛,打造一流论坛品牌,提升论坛社会影响力。

32.进一步提高科研服务社会水平。充分发挥高级职称人员的专业优势,组建梯队完整、优势互补的科研团队,搭建科研工作平台,推进学校科研水平的提升。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研发,推动校企合作项目开展,强化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强科研成果应用推广和转化,推动校企合作深化。

五、以“533”为抓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33.大力引进紧缺与优秀人才。打造足够数量和具备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引进国家级或省级高层次(技能)人才1-2名,博士、副高级职称以上人才4名;加快引进各学院及各职能部门紧缺的优秀管理人才。

34.大力推进“南华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广泛开展各层次、各类别培训,继续做好骨干教师参加省级以上教师培训项目、领导力提升班项目;启动教师海外培训计划。

35.改革薪酬分配体系,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启动薪酬分配体系改革工作,按公办院校工资结构理顺学校工资体系。

36.多渠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按照“放管服”要求,科学制定学校教师职称评、聘制度。深入实施学校干部、技术人才与省总工会、各地市工会双向挂职机制,深入推动学院与省总各部门、各产业工会资源和平台互动对接。研究出台技能型人才保护办法,进一步完善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

六、补齐办学短板,改善办学条件

37.加快清远校区二期建设。完成168套教师公寓房分配及入住,确保专家楼投入使用。立项并启动200套教职工公寓建设,完成小三期工程立项和报批工作。

38.实施清远校区环境提升工程。全面排查、修缮一期工程学生宿舍、课室等建筑及设施设备。初步完成清远校区建成区域的园林景观水系改造、提升工程。

39.基本完成天河校区优化、美化工程。按照3A级校园景区标准完成天河校区微提升工程,启动天河校区5、7号楼改造,建成并启用天河校区职工之家(咖啡实训室)。

40.基本解决黄埔校区定位、布局问题。研究解决黄埔校区北区租赁物业到期问题,优化黄埔校区南区功能布局。

七、全面提升学校精细化管理水平

41.完善学校治理架构。裁撤、清理部分校内议事机构,完成学校章程制订、备案工作,建立健全依法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高职院校治理结构。

42.加强学校规章制度建设。按规范要求,以落实“放管服”为契机,对学校现行主要各项规章制度完成“制、改、废”工作。建立并执行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定期清理过期文件,及时向师生公布。

43.加强学校效能建设。加大对学校重点工作督办力度,理清岗位职责,强化沟通协作,突出解决职能交叉工作中的推诿、扯皮现象。加大教学管理部门对资源的调配力度,加强对课室、实训室、教学仪器设备等教学资源的统筹、共享。开展年度效能评价工作。

44.健全学校内控体系建设。完善学校内部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对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定期轮岗机制,不具备轮岗条件的实行定期专项审计。成立学校法务室,优化业务流程,加大校务信息公开力度,严管“三重一大”项目。强化预算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采购业务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招投标及合同管理。全面推行大额预算(50万)项目校外专家事前绩效论证会制度,全面推行大额项目事后绩效评估制度。

45.加强依法治校建设。成立依法治校办公室,全面启动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工作,开展两次以上全校性师生普法宣传教育活动,领导班子集体学习重要法律不少于两次,健全申诉机制,成立教师申诉委员会、学生申诉委员会,健全学术委员会规程,保障学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及教职工代表大会按照章程定期举行,初步完成法治示范校主要建设指标任务。

46.全面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利用新兴技术,打通信息壁垒,实现资源共享互通,打造智慧校园大数据分析平台,降低学校管理成本,引领学校管理创新。

八、开源节流,加大各类项目资金申报力度

47.继续加大办学投入。确保教师队伍、实践教学条件、教学资源等办学条件与在校生规模发展需要相适应。

48.确保重点,统筹兼顾使用资金。秉承以收定支、收支平衡、集中有限财力办大事、突出重点、成本最小效益最大等原则,科学做好年度预算,确保创新强校建设规划项目资金、533建设工程项目资金充足高效,优先考虑补齐学校核心办学指标短板所需资金,落实学校党、政工作要点所需资金,推动学校财务健康可持续发展。

49.多方筹措清远校区建设资金。争取将清远二期工程纳入省职教基地建设,解决清远校区三期建设各项资金缺口。

50.切实做好533提升计划资金绩效报告工作。严格落实533提升计划,使用好533计划年度资金,形成2017年533资金绩效报告,上报省总工会。

51.深入推进创新强校建设规划建设。做好2018年度教育厅创新强校年度自评各项指标工作,做好奖补资金的申报工作。

52.做好各类财政专项资金申报工作。做好广东省教育厅年度建设专项资金项目储备及申报工作,做好广东省年度德育基金申报工作,做好省发展改革委“广东省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项目申报工作。

53.全力推进学校创收工作。高度重视学校创收工作,加快广东工匠学院建设,探索继续教育、培训、社会服务等多种创收形式,增大二级学院创收自主权,扩大办学经费来源。

九、全面、深入推动体制机制改革

54.深入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在省编办和省总工会的领导下,全力做好转公后体制机制改革、并轨工作,初步完成校内机构设置、定编定岗等工作。

55.重心下移,启动二级管理试点。制定学校“二级学院治理规程”,试点二级管理与二级分配制度为核心的自主管理试点改革,加大放权力度,推动重心下移,事权下放。

56.深入推动中国工会高等院校联盟建设。全面深化与工会联盟各高校合作,召开工会高等院校联盟第一次联席会议。

57.进一步深化协同育人机制。以“南华校友会”“南华校友基金会”为载体,建立4个校企协同育人平台;探索学校与本科高校建立融合和互补机制。

58.大力推动社会服务。以广东工匠学院为载体,积极开展各类技能竞赛,深入实施职工培训,深入实施产业工人技能培训,深入开展广东工匠大师评选活动,建立以能工巧匠为龙头,以劳模精神为传承,以职业技能为主攻,工会特色鲜明的现代化产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叫响做实“大国工匠”品牌。

Copyright© 2020 银河线路检测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