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省级试点
工作方案(2019—2021)
为贯彻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文件精神,落实《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第二批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省级试点院校的通知》(粤教职函〔2018〕220号)及《银河线路检测中心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推进我校建立自主性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的诊断与改进机制,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 号)及《关于全面推进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7〕56号)等文件精神为指导,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的主体责任,以完善质量标准和制度、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建立常态化、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机制,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工作目标
三年试点期内,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内部质量保证“23581”体系;建立和完善“目标链”和“标准链”,聚焦专业设置与条件、教师队伍与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不断增强现代质量文化意识,共建“三全育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文化;以校本数据平台为支撑、建立基于绩效激励的考核性诊改机制,构建具有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为实现学校“特色鲜明、同类一流、全省知名”的办学目标提供保障。
三、工作思路
(一)坚持问题导向
坚持问题导向,形成问题发现机制。明确问题发现主体及参照标准;完善运行机制并不断发现教学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将问题反馈相关主体并及时改进;对照标准,持续改进,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二)构建内部质量保证“23581”体系
以“两链贯通”为体系支柱;以“三全育人”为质量文化;以“五个层面”诊改为主要内容;以“8字螺旋”为主要抓手,以“一平台”为技术支撑,形成常态化、全要素、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1.打造目标链、标准链
“两链贯通”。以学校“十三五”规划为总规划,推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智慧校园、创新创业、教师自我发展、学生全面发展、科研与社会服务等专项规划建设,利用SWOT分析,明确建设目标、形成互为联系,相互映证的目标链。选取参照标杆,结合自身发展目标,运用SMART原则,制定与目标匹配的质量标准,形成标准链。
2.构建 “三全育人”质量文化
树立以“学生中心,能力根本,人人成才”的质量文化理念,拓展校园质量文化系列活动,营造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全方位育人的质量文化氛围,构建 “三全育人”质量文化体系,秉承工匠精神,强化质量意识,着力培育具有南华特色的现代质量文化。
3.以“五个层面”诊改为主要内容
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构建自我定位、自我诊改、自主保证的诊断与改进机制,形成常态化的诊改循环系统,促进人才培养质量阶梯式提升。
4.以“8字螺旋”为主要抓手
质量循环由单一静态的 PDCA循环升级为动静结合的8字型质量螺旋。“8字螺旋”由静态和动态两个螺旋叠加而成。所谓静螺旋是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目标—标准—计划—组织—实施—诊断—激励—学习—创新—改进。以目标为起点、以标准为尺度,以计划环节的质量控制点为自我诊断的核心要素,将组织实施过程中发现的短板及时预警,提出改进措施,激发内在活力,创新工作形态,立足新的实际设定更高目标。所谓动螺旋是指在质量生成过程中,根据实时监测到的数据,及时预警和改进的过程,一般不涉及目标、标准的调整。两个螺旋相交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互联互动。五个层面的诊改都以8 字型质量螺旋为主要抓手,是落实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的工作模式。
5.建设校本数据平台
以“一平台”为技术支撑。建设校本数据平台,实现业务系统与数据中心对接,促进数据融通共享,为状态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动态分析提供保障。建设数据分析系统,记录与采集质量生成中的行为轨迹,对学校各维度、各层面的教学管理动态观测分析,及时预警,直观展现,为自我诊改提供依据。建设体现学校特色、功能强大的校本数据平台,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三)建立基于绩效激励的考核性诊改机制
考核与诊改结合。按照自主保证质量的要求,强化对职能部门和二级教学部门的工作绩效考核,将部门绩效考核与质量保证工作有机衔接起来,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保障各项质量管理工作的落实,形成质量提升“共创、共治、共享”的格局。
四、试点工作进度安排
(一)第一阶段(2019年1月~2019年3月):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职能分工。
成立学校内部质量保证工作委员会,下设质量管理办公室及五个专项工作组。
1.质量保证委员会
主 任:马栩生
副主任:严 新
成 员:校领导、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二级学院院长。
工作职责:全面负责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的各项工作,研究决定诊改工作中的重大决策、重大安排等,对全校诊改工作负领导责任。
2.质量管理办公室(简称质管办)
主 任:余柱青
成 员:宋威、谢碧媛
工作职责:负责学校诊改工作的整体规划,负责质量保证体系的设计、诊断制度的建立与运行监控,制定实施方案和工作方案,安排诊改阶段性工作,督促检查各工作组、部门的工作进度、工作质量,协调工作组、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负责落实学校诊改工作的有序运行;负责诊改相关文件的起草工作;撰写学校诊改报告及学校质量年度报告。
质量管理办公室挂靠科研与发展规划处,办公室主任由科研与发展规划处负责人兼任。
3.诊改工作专项工作组
(1)学校管理质量保证组
责任部门:党政办公室、监察审计处、组宣部、科研与发展规划处、计划财务处、总务处
组 长:党政办公室主要负责人
工作职责:负责细化分解学校管理(行政管理、后勤保障及社会服务等)专项组工作任务、落实责任;根据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学校中期发展规划、发展目标,制定学校质量文化建设目标,梳理现有相关标准、制度,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并形成内控机制,编制年度党政工作要点,确定年度工作目标,负责组织和撰写工作组各部门年度自我诊改报告;积极进行诊断和改进,全面提高学校行政管理、后勤保障及社会服务水平。
(2)专业与课程建设质量保证组
责任部门:教务处 、二级学院
组 长:教务处主要负责人
工作职责:负责细化分解专业与课程质量组工作任务、落实责任;修定专业及课程层面的规划、目标,补充完善专业及课程层面的标准、制度;负责组织和撰写教务处、各二级学院年度自我诊改报告;全面负责专业和课程层面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工作,积极进行诊断和改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教师队伍建设质量保证组
责任部门:人事处 、二级学院
组长:人事处主要负责人
工作职责:负责细化分解工作组工作任务、落实责任;制定教师发展规划、目标,补充完善教师层面的标准、制度;充分发挥教师发展中心的职能作用;实施全校范围的目标管理与部门绩效考核、岗位绩效考核、个人绩效考核。负责撰写教师队伍建设年度自我诊改报告;负责教师层面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工作,积极进行诊断和改进,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4)学生全面发展质量保证组
责任部门:学生处 、团委、就业办、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艺部
组长:学生处主要负责人
工作职责:负责分解工作组工作任务、落实责任;制定学生发展规划、目标,补充完善学生层面的标准、制度;组建学生发展(服务)中心,拟定具有南华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方案;负责组织和撰写本工作组及相关部门年度自我诊改报告;全面负责学生层面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工作,积极进行诊断和改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5)数据平台建设组
责任部门:科研与发展规划处、信息中心
组 长:余柱青、谢 曼
组 员:学校管理质量保证组组长、专业与课程建设质量保证组组长、教师队伍建设质量保证组组长、学生全面发展质量保证组组长
工作职责:负责细化分解工作组工作任务、落实责任;拟定智慧校园建设规划、发展目标;补充完善数据平台层面的标准、制度;负责撰写年度《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分析报告》及本组年度自我诊改报告;负责学院数据平台的建设工作,确保高效运转,为诊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第二阶段(2019年4月~2019年12月)全面启动自主诊改
1.举办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专题会议,进行《试点实施方案》解读;召开全校教职工动员大会,使全校教职工明确诊改工作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营造浓厚的诊改工作氛围,启动自主诊改工作。(2019.5)
2.由各工作组负责,对学校现状进行分析,编制和汇集学校总规划和各专项规划,依据发展规划,进行目标具体化,形成目标体系,打造“目标链”。(2019.5~2019.6)
3. 由各工作组负责,选取参照标杆,结合自身发展目标,制定与目标匹配的质量标准,形成标准链。(2019.6~2019.10)
4. 由各工作组负责,修改制度,梳理组织机构管控事项,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并形成内控机制。(2019.6~2019.10)
5.初步建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校本质量监控数据平台(建设规划、方案论证、工程启动)。(2019.5~2019.11)
6.建立基于绩效激励的考核性诊改机制。学校层面按学校发展规划开展考核性诊改;专业层面按专业建设标准开展考核性诊改;课程层面按学生学习成效达成度开展过程性诊改;教师层面按发展标准及个人规划开展考核性诊改;学生层面按学生发展标准进行过程性诊改及按照个人发展目标开展自测性诊改。(2019.6-2019.11)
7.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对第一轮自主诊改进行检查与考核,并形成自我诊改报告。(2019.11)
8.校本特色的质量文化建设(建设目标、标准、标志性活动、文化特色等)。(2019.5-2019.11)
9.质管办和各工作组形成自主诊改工作报告。(2019.12)
(三)第三阶段(2020年1月~2020年12月):第二轮自主诊改
1.控制点诊断。从五个层面,对照质量控制关键点,查找落实情况,对诊改报告的结果进行深入分析,瞄准不足精准施策,补齐短板。针对存在问题进行改进、完善,达成诊改规划目标,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2020.1~2020.3)
2.凝炼特色。总结学校办学模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创新创业、服务贡献和质量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建设成果,挖掘和形成校本特色及质量品牌。(2020.4~2020.5)
3.进一步完善数据平台的服务功能,智慧校园建设有明显成效。(2020.6~2020.9)
4.改进与提高。进行第二轮自主诊改,通过修正目标和规划,促进质量提升,通过检查与考核,落实改进方案,并形成学校及各部门第二轮自我改进报告。(2020.10~2020.12)
(四)第四阶段(2021年1月~2021年12月):自我检查与专家考核
1.邀请行业企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职教育专家对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把脉”,听取专家对学校对各层面、各主体、各过程的诊断与改进效果进行评价,不断完善我校的质量保证体系、各项监控与评价办法。(2021.1~2021.5)
2.组织相关人员前往诊改工作试点和已接受复核的院校学习取经,及时改进和调整我校的诊改工作,高质量达成计划目标。(2021.6~2021.7)
3.各相关单位撰写专项和部门自我诊改报告,完成相关复核材料。(2021.9~2021.12)
五、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在校党委、行政的直接领导下,学校依托质量保证工作委员会,成立质量管理办公室。在工作委员会领导下,质量管理办公室全面负责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规划的制订和实施,制定工作进度表,并对各部门质量保证工作进行考核。教务处、学生处、二级学院等部门作为质量生成系统,是质量保证的直接责任部门。党政办、组宣部、信息中心等部门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提供政策、文化及信息技术支持。
2.制度保障
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一是要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将诊改工作与年度目标责任相统一,将相关的建设任务分解到职能部门、相关系部,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二是将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绩效工资改革相统一,诊改工作纳入岗位绩效考核。考核成绩作为发放绩效工资、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建立完善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信息采集与平台管理工作制度。
3.文化保障
一是开展全员培训,印发专题材料,开展全校教职工质量意识专项培训,持续进行诊改政策文件宣传,持续更新质量理念,营造诊改工作氛围;二是全员参与,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全员参与机制,每个部门都有明确的建设任务,每位教职工都要参与和撰写岗位质量标准。三是全面发动,要求全体教职工树立自我保证质量意识,从现在做起,从岗位做起,人人时时处处讲质量,将质量意识落实到具体工作,形成“追求卓越”的质量保证氛围。
4.技术保障
基于现有基础数据平台,加强数据中心建设,构建对接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的校本数据中心。搭建集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课程建设平台、网络教学平台、移动学习平台为一体的教育资源大平台,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与信息平台的结合,实现教与学的过程状态数据的实时采集,为教师、学生的课程教学过程质量的诊断与改进提供技术支撑,提升学校的管理与服务水平。
5.资金保障
学校为全面开展诊改工作提供必要的人、财、物支持。为保证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保障诊改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学校设立诊改工作专项资金,2019~2021年每年投入100 万元用于质量保证工作,加强专项资金的监管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诊改工作的圆满完成。
六、预期效果
树立现代质量文化,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氛围,建立自主性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完成以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为核心的校本数据平台建设,完善预警和激励功能及管理。2021 年以“有效”的复核结果通过省级试点验收。